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香港】慈山寺

【香港】慈山寺 (2025/2/11)

地址:香港新界大埔普門路88

開放時間:早上九時半至下午五時

電話:2123-8666

網頁https://www.tszshan.org/home/new/zh-hk/index.php

參觀慈山寺導賞每日10:15am, 10:30am, 2:30am 全程90分鐘

慈山寺由李嘉誠先生發心興建,1980年成立基金會更注入其所有資產三分之一,興醫辦學、救濟貧困。鑑於世變日亟,市民之精神及生活壓力沉重,遂動念興建慈山寺。慈山寺興建計劃自2003年起,歷逾十年,終告圓滿落成。其土地購置、建設資金,以及經常費用皆由基金會奉獻,至今累計捐款已超過三十五億港元。20154月向公眾開放,歡迎各界人士以登記方式參訪。慈山寺中區沿主軸線依次為山門、彌勒殿及大雄寶殿,層層進深。彌勒殿兩側為鐘鼓樓,鐘樓下層為地藏殿


參觀慈山寺導賞每日10:15am, 10:30am, 2:30am 全程90分鐘



五觀堂╱善生坊

五觀堂為僧眾及參與法會等活動的參學者準備齋菜,因僧人於進餐前應作五種觀法而得名。內裡的善生坊於每天下午130分至430分開放,以飲品茶點與參學者結緣

寺院在五觀堂為參觀人士提供免費咖啡茶點


山門

山門亦作三門,象徵三種解脫煩惱的法門。立於寺院中軸線的起點,兩側有青銅鑄金剛力士威武屹立,護持寺院。參學者拾級而上,踏入山門,寓意放下貪、瞋、痴諸煩惱,以清淨平和之心,進入解脫之門




彌勒殿

彌勒殿亦稱天王殿,殿中供奉的主尊為天冠彌勒,採用隋唐時期的造像風格。殿門外上方設一牌匾「一生補處」,意指菩薩之最高位等覺菩薩。彌勒菩薩作為等覺菩薩,將繼承釋迦牟尼佛,並成為娑婆世界的「未來佛」




鼓樓

慈山寺的大法鼓放置於蝠紋木架之上,以鼓比喻為佛法,希望透過鼓聲,勉勵參學者勤修戒定慧,擊退自己內心的煩惱魔軍


鐘樓

鐘鼓是佛教的重要法器。慈山寺鐘樓的青銅大鐘上面刻有《金剛經》,其鐘聲純厚綿長,提醒迷惑的眾生,一切諸法,本性皆空


韋馱殿

與彌勒殿背向而立的是寺院的內護法神韋馱菩薩,韋馱殿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僧三寶。殿內兩邊屹立著四尊天王像,是護持東南西北四大部洲的護法神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內供奉三世佛:阿彌陀佛(左)、釋迦牟尼佛(中)、藥師佛(右)。

釋迦牟尼佛的左側為阿難尊者,右側為迦葉尊者,殿內東西兩側為十八羅漢坐像。大殿後方的海島處安奉以現代科技複製的敦煌榆林窟第 25窟的「彌勒經變圖」、第 3窟「文殊經變圖」和「普賢經變圖」及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心經》墨寶






普門

普門即觀音殿,為慈山寺第二大殿,殿內供奉如意輪觀音。殿堂的兩邊分別刻有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及觀世音菩薩的十願六向,表述兩位大菩薩為救拔眾生所發的宏深大願




慈悲道

聖像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名慈悲道,兩側種十八棵古羅漢松

觀音聖像

素白觀音聖像由青銅合金鑄造,高七十米,包括三層青銅蓮台,下設六米高麻石基座, 總高七十六米,聖像外噴塗白色氟碳自淨漆。其造型追模宋式,右手持摩尼珠,左手持淨瓶施灑淨水。觀音聖像正前方設有一個青銅制水盂, 名「千處應」,為參學者供水之用


慈山寺佛教藝術博物館 

開放時間10am-1pm, 2pm-5pm 星期一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博物館建於觀音聖像座下,收藏從歐美、日本、台灣、香港各地蒐藏佛教藝術文物,與珍貴佛教造像等,它是目前香港唯一一間以佛教藝術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及學術研究基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